无障碍浏览

湘西文物主题游径短视频出圈——《访文物 知家乡》入选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作者:刘绍辉、肖弘哲、杨新茹      发布时间:2025-06-26 09:34

    6月14日,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中揭晓,由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指导,湘西州文旅广电局等多部门联合制作的《访文物知家乡——跟着文物游湘西》系列短视频成功入选。该项目以湘西文物主题游径为核心叙事载体,通过年轻化传播重构文物与公众的连接,成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

    作为湘西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配套传播工程,频深度绑定老司城遗址、里耶古城遗址、凤凰古城、浦市古镇等游径核心点位,以“一文物一故事一线路”模式,将沿线不可移动文物按主题游径脉络整编为可视化叙事单元。在《里耶古城遗址篇》中,镜头聚焦秦简牍文物的文字密码,通过考古专家解读里耶秦简中“迁陵以邮行洞庭”的简牍内容,还原秦汉时期湘西地区的邮驿制度与文明交流;在《浦市古镇篇》中,镜头以3D建模技术还原古镇窨子屋的穿斗式木结构智慧,通过建筑专家拆解“三进三开间”的空间布局,揭示明清时期湘西商埠“小南京”的商贸密码;片中特别聚焦窨子屋青砖墙上“万商云集”的石刻题字,结合地方志记载与码头遗址考古发现,还原浦市作为沅水流域物资集散地的繁华图景。镜串联起“沈从文文化线”“古城遗址线”等游径主题,通过考古专家解读、非遗传承人演绎等形式,让静态文物成为游径上可感知的文化坐标。




    短视频创新采用“线上导览+线下体验”联动机制,成为公众展开“文物打卡”“文化寻根”的导览指南,与线下文物主题游径有机互动,共同打破传统旅游观光中遗产价值边缘化、文化叙事粗放化、精品线路缺位的不足,有效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和文保理念,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从“专业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促进形成可持续的文物保护利用生态。截至目前,该系列短视频总播放量突破100万次,形成“短视频引流—游径体验—文化认同”的传播闭环。截至目前,该系列已推出第一季共11集内容,其中《浦市古镇篇》通过建筑细节与商贸文化的双重解读,让千年商埠的文物遗存成为游径中可触摸的历史脉络。

   “这是文物主题游径从空间建设向文化传播的延伸探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二室负责人刘绍辉介绍,项目打破传统文物宣传的单向输出模式,通过“微纪录片+互动挑战+沉浸导览”的复合形态,将游径蕴含的“多元一体”文明内涵转化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符号。

    据了解,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联合湘西州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启动“文物主题游径融媒传播计划”:联合制作第二季《触摸身边的历史——跟着文物游湘西》系列短视频;联合文旅企业开发游径主题短视频打卡线路,邀请文化名人担任“游径推荐官”;制作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游径系列动画,同步在新媒体平台开设“游径知识局”专栏,实现线上传播与线下体验的深度融合。这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强化文物主题游径的文化辐射力,推动湘西从“文物资源富集区”向“文明传播示范区”转型。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湘西文物主题游径短视频出圈——《访文物 知家乡》入选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337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