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郴州市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郴州市博物馆致力于郴州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社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加强馆校合作,联合市六中观山学校、市卜里坪小学等单位,在5月16日-18日策划并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简”述郴州“牍”懂历史主题研学、“遇见白陶,邂逅历史”趣味学陶活动、雕版及活字印刷体验、简牍书写编联体验,让学生们在研学中感受馆藏文物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5月16日,组织郴州市六中观山学校的52名四年级学生走进市博物馆,参加‘简’述郴州‘牍’懂历史特色研学活动。
学生书写简牍
学生们参观《“湘南首郡天下福地”——郴州历史文化陈列》,对郴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初步了解。他们对展出的郴州西晋简牍兴趣特别浓厚,对其记载的地理、交通、人口、赋税、祭祀等内容特别感兴趣,向讲解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1700多年前桂阳郡社会管理精细化的程度感到特别惊讶。在近距离观看如此珍贵的馆藏文物后,学生们感到无比兴奋,对郴州先民的智慧充满了敬仰之情,进一步坚定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学生近距离参观郴州西晋简牍
在书法研学体验活动中,书法老师以“福”字开题,讲述晋简书体与篆书体、隶书体、楷体演变过程及关系。在老师示范下,学生们纷纷临摹书写晋体书法,现场书写氛围浓厚。
学生书法练习
雕版、活字印刷体验环节,学生们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将墨汁倒于墨盘中,用刷子蘸取墨汁,将字模和边框上墨,铺纸点按,感受非遗传承的乐趣。
5月17日,通过宣教活动进校园方式,为卜里坪小学的学生带来一场郴州晋简的文物知识盛宴。
同学们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简’述郴州‘牍’懂历史”图片展,感受郴州文史绵延。《简说汉字》小课堂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们讲述了汉字的起源、种类与演变,让学生们在汉字发展脉络、载体变革上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
在晋简书体临摹和简牍编联体验环节,引导学生在空白的简牍上写下陶铸的《踏莎行》,在将一枚枚竹简编联成册。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简牍书写与编联的魅力。
参与领导、师生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5月18日,组织面向社会招募了30名青少年学生,于馆内举行“遇见白陶,邂逅历史”趣味学陶艺主题活动。
“遇见白陶,邂逅历史”趣味学陶艺主题活动
学生们看到7800年前的白陶器表上浅浮雕精美的雕刻纹样及寓意丰富的纹饰,尤其是对“太阳鸟”图腾的精美惊叹不已。
微课堂中讲解员系统阐述千家坪白陶的背景、分类、纹饰,在有奖问答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高潮迭起。
陶泥DIY环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动手搓、捏、拉、团,尝试着把原本的“陶泥”捏成理想的器物。根据远古白陶纹饰,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在陶泥上刻画出各式各样、古今结合的纹饰,在实操过程中感受制陶工具应用的技术难度、艺术表现技巧和魅力。
本次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展览、讲座、游戏以及互动式体验活动,为学生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加深了青少年对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等领域的认知和尊重,培养了创新精神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