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中国南方早期锡业学术研讨会

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作者:朱浩杰、陈斌      发布时间:2025-08-01 12:47

为交流早期锡、铅冶金考古的新发现,探讨冶金手工业资源的研究方法,拓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7月21日至23日,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赤壁市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南方早期锡业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赤壁市召开。1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斌、韦星星、朱浩杰参会。

锡是古代青铜冶炼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青铜时代锡料的来源与流通路径是考古学探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湖北省赤壁大湖咀遗址所发现的锡器及锡渣,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南方早期锡资源的研究,对于认识古代“金道锡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1日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赤壁大湖咀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土的与冶炼相关的遗物等。大湖咀遗址位于赤马港街道夏龙铺社区,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经过多年持续的考古工作,基本厘清了城址的年代和城市布局等,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纯锡遗物和炼锡物料,这对于研究商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与中原地区金属资源的流通路线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大湖咀遗址


22日全天为研讨会。研讨会为新成立的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矿冶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矿冶考古研究中心、赤壁大湖咀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揭牌。随后,围绕早期南方金属资源与经济模式、南方各地锡铅冶金考古新发现与新研究、古代锡物料产源、流通与利用研究等主题开展了会议报告与讨论。其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韦星星在会上作了《湖南汨罗高泉山战国墓出土锡器研究》的报告。



韦星星作汇报


通过次实地考察活动及相关会议的学习研讨,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西南等地所进行的早期锡铅矿冶考古领域的新发现,同时也熟悉了冶金考古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借助铅同位素比值溯源技术的分析,专家发现大湖咀遗址中所发现的锡物料很可能源自南岭山地一带,其中临武县香花岭、桂阳县黄沙坪、宜章县芙蓉等矿区可能是这些锡料的主要供应产地。这一重要发现不仅为揭示了古代锡料供应链的潜在脉络,同时也对湘南地区冶金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要求和方向,为后续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思路。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中国南方早期锡业学术研讨会

3375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