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湖南文物七月动态摘编(7.1-7.3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8 16:06


湖南三件重磅文物亮相“看·见殷商”

日前,湖南省的三件重磅文物——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兽面纹青铜贯耳壶、青铜象尊进京参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看·见殷商”展览上惊艳亮相。三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与兽面纹青铜贯耳壶为成套组合礼器,2021年出土于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收藏在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此次展览是两件国宝级文物的进京首秀,将从7月1日持续展出至10月12日。青铜象尊出土于醴陵市狮形山,收藏于湖南博物院,属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制作,展出时间为6月17日至7月13日。




省文物局党总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7月2日上午,省文物局组织全体在职党员干部赴省文化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聆听了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宁教俊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推进文旅厅系统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题的专题党课,深受教育和启发;参观了“美术书法悟清廉”主题展览,在翰墨丹青中感悟清廉精神。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为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奠定了思想基础。




全国文物行业技能大比拼湖南两位90后获奖

7月6日,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结果在四川泸州揭晓。两位90后湖南文物修复师易新博、王鑫分别获得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湖南省文物局获评优秀组织奖。本次比赛高手云集,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参赛,数量创下新高。大赛的6个项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考核占20%,实践操作占80%,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一等奖6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59名。此次湖南获奖的两位年轻选手中,31岁的易新博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金属文物修复师,27岁的王鑫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字画修护员。




新展丨被火山爆发“冻结”的庞贝古城,在长沙“苏醒”

7月8日,“遇见庞贝:永恒之城”展览在湖南博物院开展,被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冻结”的庞贝古城在长沙“苏醒”。本次展览由湖南博物院、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坎皮·弗莱格瑞考古博物馆(巴亚城堡)、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典藏部主办,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庞贝古城为主题,通过130余件/套湿壁画、雕塑、铜器、金器等文物以及复原场景、多媒体互动装置,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庞贝古城的建筑风貌、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直至今年11月2日,都可以在长沙与这座传奇古城“相遇”。




考古进社区文物话清廉长沙开展暑期研学实践活动

7月10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广济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策划并联合开展了“考古进社区文物话清廉:侯家塘街道广济桥社区暑期实践”活动,34名来自广济桥社区的中小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工作人员通过考古主题讲座和考古科普展板向学生们介绍了考古学的相关概念、考古研究范围、考古发掘的步骤以及廉洁文物等,加深了学生们对考古学与廉政文物的认识。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化身“小小考古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模拟考古发掘,体验传统拓片技艺,让公众考古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郴州市苏仙区委书记吴文明专题调研革命文物保护工作

7月15日,郴州市苏仙区委书记吴文明就红色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折岭战场遗址、曾玉故居及湘南游击队活动地旧址等,详细了解文物历史背景、保护修复进展、资金保障情况、活化利用规划及安全管理措施,并主持召开座谈会部署相关工作。他指出,各级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红色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传承为核心,科学制定符合文物现状与区域发展实际的保护利用方案,积极探索红色文物与文化旅游、思政教育的结合路径,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田野考古中的聚落考古理念和多学科工作方法经验交流会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田野考古中的聚落考古理念和多学科工作方法经验交流研讨会”于7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国内高校、文博单位等100多位考古工作者和学生参加会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斌、张世轩应邀参会。交流会安排了专题性学术交流汇报环节,并特别组织了与会人员前往清净沟遗址的发掘现场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陈斌在交流会上做了《聚落考古视野下的渡头古城》的汇报。通过此次分享与交流,全面了解了聚落考古和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最新态势与前沿走向。




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长沙望城区成功举办

7月16日至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长沙市望城区成功举办。本届大赛以“胜利号角的回响”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军队系统的175名选手参赛。历经初赛和决赛多日的精彩角逐,最终评出“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各10名。其中,来自湖南的两位选手——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韩琦和湖南雷锋纪念馆志愿讲解员付汝佳,分别斩获“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称号。




罗如意女士向益阳市博物馆无偿捐赠“黑石号”唐代长沙窑瓷器

7月17日,益阳市博物馆接受了长沙收藏家罗如意女士捐赠的4件珍贵文物,分别是1件青釉酱斑盘口执壶、1件酱釉油灯、2件青釉碗,是罗女士收藏多年的“黑石号”唐代长沙窑瓷器。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水了大量的中国唐代长沙窑瓷器,这一发现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是唐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实证。罗女士捐赠的这几件长沙窑瓷器保存完整,纹饰清晰,对研究唐代长沙窑瓷器的外销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此次捐赠丰富了益阳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常德市“四普”工作队赴河洑山开展新发现文物专项调查

七月中旬,常德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深入河洑山区域,开展新发现文物专项调查。本次普查在扎实的地面踏勘、实地走访等传统工作方法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无人机航拍、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精准测绘、全站仪精密测量等技术与传统踏查方式紧密结合,成为提升普查效能的关键支撑。工作队先后来到新发现的抗战碉堡、“石柜”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和观进行调查拍摄。此次普查采用“科技+人工”模式,获取高清影像数据十分详实,所有资料将纳入文物数据库。下一步,常德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将继续运用创新技术手段,确保完成全域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建档工作。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中国南方早期锡业学术研讨会

为交流早期锡、铅冶金考古的新发现,探讨冶金手工业资源的研究方法,拓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7月21日至23日,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赤壁市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南方早期锡业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赤壁市召开。1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斌、韦星星、朱浩杰参会。21日,与会代表参观了赤壁大湖咀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土的与冶炼相关的遗物等。22日,研讨会为新成立的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矿冶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等3个单位揭牌,并围绕南方各地锡铅冶金考古新发现与新研究等主题开展了会议报告与讨论。韦星星在会上作了《湖南汨罗高泉山战国墓出土锡器研究》的报告。




湖南两大遗址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7月下旬,国家文物局同意将四方城遗址、高庙遗址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高庙遗址位于怀化市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白陶制品,上面的太阳、凤鸟、兽面獠牙等神秘纹饰引领了中国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成为中国精神与信仰的重要源头之一。四方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四方城村,始建于战国,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沿用至唐宋,连续跨越两千多年,本体由城址区、战国粮窖、青铜冶炼作坊及17个战汉墓群组成。下一步,高庙遗址和四方城遗址将按照遗址公园规划有序开展工作。




省文物局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十五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专题调研

7月份,为深入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湖南文物事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省文物局采取分片区集中、选点实地察勘的方式,对全省十四个市州、部分重点县市区,以及湖南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姜猛,省文物局副局长颜喜、陈学斌分别带队调研。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地方志编纂院原党组书记、院长陈远平,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建毛、副教授朱棒参加。此次活动深入了解了各市州和两院“十四五”文物工作的突出亮点、存在的瓶颈困难和“十五五”文物事业发展打算,广泛听取了大家对“十五五”时期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实地察勘了7102工程中方油库旧址、蔡锷故居文化产业园等文博场所,为更好编制《湖南省“十五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深挖文化价值助力旅发大会姜猛赴怀化市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7月29日至3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姜猛率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省组委办相关工作人员赴怀化市调研指导大会筹备和文物保护利用相关项目开展情况。怀化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胡臣陪同调研。姜猛一行现场考察了京昆古驿道展示利用项目、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核心区“一园一苑”提质改造项目、荆坪古村提质改造项目、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提质建设项目、怀化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及展陈项目等,重点了解项目实施进度及有关文物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指导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




第三届吐鲁番市文物保护工程综合管理培训班在长沙举办

7月29日至8月5日,由吐鲁番市文物局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吐鲁番市文物保护工程综合管理培训班在长沙举办。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陈学斌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铃致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杨菁主持仪式。此次培训班得到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及省第十批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结合,全面提升吐鲁番市文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训班邀请了国内文物保护工程管理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采用理论授课、现场观摩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涵盖《新文物保护法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工程全过程管理》等多门课程。




湖南两项展览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7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共计80项),我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展览馆“文物里的抗战故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胜利的见证”两项陈列展览入选。此次入选的两项陈列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献史料和现代化的展陈手段,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湖南文物七月动态摘编(7.1-7.31)

3376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