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博物馆举办江南最美小巷“明清古巷”专题活动
5月19日,益阳市博物馆举办江南最美小巷“明清古巷”专题活动,在这里展开了一堂生动的专业课堂,感受着历史的沉淀,聆听着古巷的故事。
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的一角,一组明清古巷建筑群静静地矗立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建筑群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益阳秦汉古城西延的结果,也是益阳古城的发源地之一。现保存完整的三条古巷分别叫魏公庙巷、玉陵坡巷和灯笼馆巷,占地面积约30多亩,整体保持明清时期格局,存留建筑以民国和清代为主。每条古巷都长约85米,宽1.8米,两边高墙以拱券支撑,这种“拱券撑墙”建筑风格在全国都是少有的。粗大的杉柏木构屋架,灰色平整的秦砖砌墙壁,暗灰色的汉瓦盖屋顶,房屋片片相连,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房屋间的深巷走道用麻石铺路,弯曲而幽深,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的长河。
课堂结束后,学生们还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手工活动,他们亲手制作了居民模型,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些古建筑背后的生活。这次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感叹于这些古建筑的保存完好,也为学生们积极参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而点赞。这三条古巷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让这些历史的见证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