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沙博物馆“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特展”首场讲座开讲

来源:长沙博物馆      作者:文/苑瑞 金瑶 图/李遒  邓晓丽      发布时间:2020-06-04 15:26

2020530日下午,长沙博物馆多功能厅举行“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特展首场讲座。来自洛阳博物馆的高西省先生分享了西域与洛阳的故事,现场80余名听众参与,ZAKER潇湘直播点击量20.8万次(截止2020531日)。


说明: F:\洛阳展\5.30洛阳展讲座\长沙博物馆5月30日西域与洛阳讲座通讯稿及图片\1.JPG1

说明: 微信图片_20200531165546


高西省先生是洛阳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兼任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商周青铜器及河洛文明研究,曾主持多个大型文物陈列展览项目并两次获得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

他以洛阳为中心观察点,以出土文物为论据,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阐述洛阳在商周至隋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相识的历史脉络和走过的辉煌足迹。他说到洛阳作为“天下之中”,作为最早的中国,是黄河中游中原文明的核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其与生俱来的文明特质,也是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没有失落的文明真谛所在。而唐代将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来自世界各地的遣唐使经大运河到达洛阳。从西域运来的玉器、马匹、玻璃制品等经洛阳源源不断地流向东南腹地与东北边塞,甚至远至日本、高丽、南洋等地。从东方转运而来的绸缎绢帛、瓷器、茶叶等,又经洛阳贩往西域及更远的西方。洛阳因此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商品集散地。来自中亚、西亚等地的移民、僧侣、商人在此汇聚。当时的洛阳,是唐代多元文化与多彩生活的典型缩影。本次展览的主人公安菩生活在贞观和高宗年间,公元664年卒于长安。武则天称帝期间,其妻子何氏与儿子安金藏随皇室由长安移居洛阳,居惠和坊。704年何氏卒于洛阳,葬在洛城南敬善寺东5年后(709年),安金藏将父亲安菩迁至洛阳与其母合葬。他是当时“唐漂”外国人的代表之一。


说明: 观众提问


观众在反馈中表示讲座改变了自己对丝绸之路开通时间与线路的一些固有看法。互动环节,大家就“粟特人在大唐”特展展品背后的故事、工艺与价值,粟特人融入大唐过程,唐代对外国人的管理制度与态度、中国各地的丝绸之路等与高西省先生进行了探讨。在当代丝绸之路战略背景和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观察历史上洛阳与西域的关系和往来情况,能够为思考开放与交融中的相互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等问题提供参考。观众在调查问卷中表示意犹未尽,期待有更多讲座活动能解答疑惑。


说明: 001


“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展览展出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116/套,以安菩墓出土三彩器、石刻、金银器为主。展览免费展出至823日,后续还将推出讲座与其他教育活动。关注“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长沙博物馆展览及教育活动资讯。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长沙博物馆“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特展”首场讲座开讲

1228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