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举办“雪漠玲珑”特展讲座

来源:长沙博物馆      作者:文/范远华  图/张晓璇      发布时间:2020-12-04 11:05

1128日下午,长沙博物馆特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詹镇鹏做客“湘城讲坛”,为观众带来《从密教三怙主的图像组合谈汉、藏、蒙的文化融合》讲座。现场共182位听众参与。


说明: 说明: 20201128詹镇鹏 从密教三怙主的图像组合谈汉、藏、蒙的文化融合照片 张晓璇摄 (4)

詹镇鹏博士做客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


詹镇鹏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艺术史专业,其研究方向为明清中国艺术与物质文化和宫廷收藏史。他是“雪漠玲珑”原创展览策展团队主要成员之一。20152019年间,参与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海事博物馆举办的多场展览的策展研究、图录编撰及翻译工作。曾于《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故宫学术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文物月刊》《新史学》、ArtsofAsiaFrontiersofHistoryinChina等期刊发表十余篇中英文论文及书评。

杨柳观音菩萨像幡

图源:法国吉美博物馆



十一面观音铜像

图源: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讲座围绕密教“三怙主”的形象展开。首先介绍了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的密教形象,随后讲述了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和满清皇帝等统治者形象化身与密教菩萨的对应关系,最后分析了密教“三怙主”的图像演变。观音菩萨(Avalokiteśvara)、文殊菩萨(Mañjuśrī)、金刚手菩萨(Vajrapāni)在佛教各有不同经典及形象源流。随着松赞干布、蒙古大汗、汉人皇帝先后被视为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的化身,密教世界中形成一种特殊的“三圣”(trinity)组合,分别代表慈悲(观音)、勇武(金刚手)、智慧(文殊),以此将西藏、蒙古与汉地三者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讲座结合了大量寺庙、长沙博物馆“雪漠玲珑”特展和故宫博物院、大都会博物馆等博物馆的佛教艺术品,重点介绍了统治者形象化身与密教“三怙主”的关系,让听众对吐蕃至清代不同民族间的政治文化互动有了新的认识。



明永乐銅鎏金敏捷文殊菩萨像

图源: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问答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詹镇鹏老师详细回答了关于八芒星图像文化含义、“荣耀之脸”的来历、男性和女性嘎乌的区别及“三圣”组合谁为尊位的依据等问题,启发了观众思考。


现场观众与主讲人积极互动


讲座调查问卷显示,现场观众留下“如获至宝”、“大有裨益”、“通俗易懂”、“主题新颖”等反馈。本次讲座让观众对“雪漠玲珑”特展展品的文化背景和展品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有更了进一步的了解,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说明: 说明: 20201128詹镇鹏 从密教三怙主的图像组合谈汉、藏、蒙的文化融合照片 张晓璇摄 (22)

提问观众获精美图册


该讲座为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雪漠玲珑”特展配套讲座。关注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可第一时间了解其他讲座与文化活动信息,并抢先预约。“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特展免费展出至2021117日,欢迎各位观众前往长沙博物馆参观。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举办“雪漠玲珑”特展讲座

1397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