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澧县“三抓”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开发

来源:中共澧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03 10:30

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县共有文物点6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量(县级)排名全省第一。近年来,澧县坚持积极稳妥工作原则,以“三抓”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开发。今年10月,鸡叫城考古发掘专家研讨现场会在澧县召开,央视、湖南日报、湖南都市等多家权威媒体争相报道,发掘出“鸡叫城木结构建筑基础”等震撼文物面世。城头山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澧县文物保护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抓机制健全。坚持齐抓共管,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各级领导责任制考核,建立县、镇(街道)、村(居)三级文物管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党政领导、文旅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科学编制规划,编制《澧县文物保护规划》,将不可移动文物悉数纳入保护范围,进行规范化管理,开全省之先河。推动《城头山遗址保护办法》作为常德市首部实体性政府规章出台。全面开展普查,梳理文物资源底数、分布和现状,先后2次对文物进行普查登记,树立保护碑61处、界桩168个,界定文物保护界限,年均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县域内文物的本体保护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史前遗址258处,历史时期遗址122处,革命遗址遗迹83处,遗址类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得到有力保护。2020年澧县被公布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二抓精细管理。加强工作系统管理,坚持文物接收、入藏、登帐、编目、建档等工作系统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文物安全的技术防范、消防演练和隐患排查,坚决守好场馆文物展品本体安全。增强文保法规意识,对新发掘文物遗址,实行“2+3+x”模式(即2次屋场会、3轮入户走访、多轮广播宣传),对文物点所在村民进行文物保护及违规建房等法规进行线上线下宣传,不断增强文物保护法规意识。专门成立鸡叫城遗址文物保护小组,对遗址周边展开巡防,累计达512小时,有效防止遗迹遭到破坏。举办主题活动宣传,坚持开展“5•18”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文物保护“五进”活动;举办“城头山(首届)世界稻作文明论坛”;成功承办“中国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论坛•城头山2018”及湖南省考古学会第十三次年会;成功承办“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研讨会,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宣传推介澧县文物保护工作。

三抓文旅融合。依托项目升级,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开发保护战略,坚持用项目建设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整合各类资金6亿多元,对城头山遗址、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余家牌坊等国保单位实施本体保护、周边环境整治、展示与利用等项目建设。目前,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争创建5A级景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阳平原考古工作站落户澧县。涵养古城文化,坚持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相结合,总投资10亿元建设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水利工程,着力打造具有澧州文化特点的文化街区,对澧州古城墙、澧州文庙及澧州内外八景进行修复和保护,着力打造澧州古城,充分展示澧州文化。推进文旅融合,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推行“旅游+研学+教育”模式,打造“城头山史前农耕文化”旅游基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王家厂暴动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动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培育和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游、研、学、娱”为一体的红色文旅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澧县“三抓”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开发

2097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