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北斗卫星技术助力株洲“四普”调查

来源:株洲博物馆      作者:考古和文保部      发布时间:2024-11-29 09:39

日前,从株洲博物馆获悉,从今年5月份,株洲市开展全国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开始野外实地调查,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便深度参与到这次文物普查中,为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普”于2023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半年的规范确定、系统开发和培训试点后,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为实地调查阶段,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将进行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建立文物资源总目录并公布普查成果。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距今已十余年,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三普”时的科技手段也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此次“四普”,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便是标配。

据悉,北斗卫星系统能够提供亚米级、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这对于文物普查中确定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位置至关重要。普查人员可以依靠北斗定位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文物点的经纬度坐标,通过放样文物点坐标,可以精准定位到以前文物普查中采集到的文物点坐标位置,从而提高普查的精确度和效率

结合北斗高精度智能终端和定制化软件,普查人员可以在现场快速定位、拍照、制图,并导出表格数据文件,不仅确保每一处文物的位置都能被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还简化了普查流程,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普查过程中,无人机搭载北斗定位系统,还能够从空中拍摄文物点的全景和细节照片,针对大体量,复杂的古村,古镇,还可以结合定位系统进行航点飞行,后期三维建模,为文物点的发现与保护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这种结合不仅提高了普查的覆盖面,还增强了文物保护的细致程度。

据介绍,株洲境内文化遗存丰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对文物普查员来说是家常便饭。一个个新鲜的数据信息、一张张直观的绘制图纸,将陆续填满株洲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地图,有助于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更加全面地向世人呈现出株洲历史的基因脉络。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北斗卫星技术助力株洲“四普”调查

335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