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坊村
1、村落自然环境:
该村祖先于明朝从江西迁移至此,建立李氏宗族聚居之地。其处在古武冈府与永州府必经的古驿道线段上,南来北往过客驿人、商贾游者途经于此,因而居室、会馆、祠堂、桥亭等家族人文因素得以培育。西村坊民居选址颇具匠心,村落座西南朝东北,西面背靠后龙山为屏障,东向与马鞍寨山头遥遥相望。从高处看,一条“S”形的小溪河由北而南,把一片谷地劈成东西两半,“S”形小溪河正好是一条阴阳线的界限,全村宛如一个道家阴阳太极图,而古民宅、会馆、祠堂保存在河西“鱼眼”中的位置,高低错落,建于缓坡之上,层层升高。村落建筑环境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生态环境,利用天然地形,依山傍水,背山向水,随波就势。充分体现传统民居聚落和庭院空间布居,这种“道法自然”与“天地合一”的风水理念。让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村落建筑能较好的得以保存。
2、西村坊古民居简介:
西村坊民居坐落在新宁县一渡水镇农溪村,依山傍水,南距新宁县城 70 公里,西距一渡水镇政府及 207 国道 3 公里。该建筑群由禀生李昌富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全部竣工。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 6218 平方米。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 1985 和 1993 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 3168 平方米。住宅群坐东南朝西北南,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院落。各庭院之间相距均为 2 米,用青一色鹅卵石铺成梅花图案形路面防滑通道,且与水沟纵横交错,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井然有序。建筑群雄伟古朴,座座飞檐翘角,画卉雕花,每座庭院外为卵石白粉花墙,内为木质结构,院院皆有精工石砌天井,栋栋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此建筑群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为新宁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古建筑艺术之上乘之作。
民居东北有小河自西向东南流过,河上架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修建的长 21.6 米、宽 3.66 米、高 4.65 米的三亭翘角飞檐、重檐悬山顶亭榭式风雨桥——回溪桥。桥身中部及两端设亭,亭为三重檐四角攒山顶,翘角飞檐,盖青瓦。中亭内设神龛供桌。抬梁、瓜枋或透雕或镂刻,图案古朴,工艺粗旷,不失为古代民间雕塑艺术上乘之作。该桥造型玲珑古朴,亦给风景如画的西村坊民居带来了画龙点睛的美感效应。该民居 2011 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村坊民居共遗存清代早期民居院落 9 座 32 栋,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几代修建,始成今存之建筑格局。该建筑群保存真实、完整,其文物保护价值是:西村坊民居是一组湘西南山区清代前期的代表性民间居所建筑群,它融祠堂,会馆和供生活起居的住宅于一体,其选址布局和构造体现自然和人文一体化,显得和谐协调。其规模之大,在湘西南地区并不多见。同时,虽为西村坊李氏的家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积淀,以历史的眼光看,它更是社会和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一个地区社会更新、文化进步和技术发展的缩影和实物见证。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