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二十周年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纪念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二十周年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为了集中展示二十年来长沙吴简保护、研究和利用成果,促进和推动长沙吴简研究与交流,彰显长沙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鲜明的特质,助力于“东亚文化之都”的建设。2016年8月27日至29日,由故宫博物院、湖南省文化厅、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沙简牍博物馆、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科院、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韩国庆北大学人文学术院、等数十家单位协办的“纪念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二十周年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著名考古学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长沙市委常委、副市长付胜华、市政府秘书长谭勇、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处副调研员支小勇等嘉宾及近百名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将出席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长沙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长沙申报“东亚文化之都”后的一次重要中日韩交流活动。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学者济济一堂,简牍学尤其是吴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悉数到场,共同回顾吴简发现20年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展望美好的未来。
8月27日上午8:30,大会开幕式在湖南省委招待所举行。长沙市委常委、副市长付胜华先生致辞,热烈欢迎与会领导专家。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致开幕辞。日本学者窪添庆文、韩国学者尹在硕先后致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先生发表讲话。开幕式由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晖主持。
在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吴简研究二十年间的总结与回顾”、“吴简及古井简牍的发掘与保护经验”、“吴简的整理与复原”、“吴简与东汉三国历史诸面相”、“吴简语言文字与书法艺术”、“吴简与简帛/简牍学”等主要论题进行深入探讨。大会收到论文62篇,讨论范围广泛,大部分论文主要利用长沙吴简作为材料,还有小部分利用新出的秦简、汉简、帛书等相关出土文献进行研究,使不少学术前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会议期间,长沙简牍博物馆组织与会学者参观该馆临时展览《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届时不少罕见的简牍实物将与学者见面。
链接:
1996年10月,在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平和堂商厦建设工地一口编号为J22的古井中,出土了10万余枚三国孙吴纪年简牍,学界称之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这批三国吴简数量巨大,超过当时全国历年所出简牍数量之和,而且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极大地填补了三国史料的空缺,对研究我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学界的广泛关注,因而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被誉为20世纪继甲骨卜辞、敦煌文书之后,在古文献资料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随后,在长沙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球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拔地而起,并成为长沙一张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在国家文物局、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局的强力支持下,长沙简牍博物馆以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20年不懈努力,长沙简牍博物馆圆满完成了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整理任务,到目前为止,已保护整理简牍10万余枚。整理成果自1999年起陆续出版。目前已出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贰)(叁)(肆)(柒)(捌)共七大卷二十分册。
二十年来,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文物保护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利用吴简材料展开积极探讨,出版了大量报告、专著和论文。据不完全统计,中外学界总共出版吴简研究专著和论集24部,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极大地推进了简牍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汉魏史、三国史、六朝史研究的发展。长沙已然成为了全国的简牍收藏保护中心、研究展示中心、简牍资料数据中心和简牍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