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号槽形炉作坊
2017年4月11—12日,万众瞩目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经过现场发言和评委投票,最终产生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获得“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项目负责人莫林恒发言 桐木岭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中心有一炼渣堆积形成的山体平台,此台面上呈“品”字形分布三个功能单元,一个用于焙烧,两个用于冶炼。焙烧单元内有6条焙烧台,焙烧台上有焙烧炉。冶炼单元中分布着1-3个冶炼区域,每个区域内以槽形炉为主体。遗址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冶炼工具,如坩埚、冷凝兜、冷凝器、冷凝盖、铁铲、铁钎、石砧等,并出土青花瓷器、陶器、钱币等生活用品。结合发掘情况并通过检测分析,推断这是一处以炼锌为主,兼炼铅、铜、银的多金属冶炼遗址,初步推测遗址始于明末清初,废弃于清代中晚期。 此次考古发掘通过对遗址中心部位冶炼平台的整体揭露,完整复原出冶炼场址的功能结构布局。这对于认识古代手工业场址的功能分区、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工人的生活及生产力状况都有重要参考价值。锌、铅、银、铜等多种金属一体冶炼是中国矿冶考古的首次发现,发掘出的多个成排圆形焙烧炉填补了我国炼锌技术史研究的一项空白,槽形冶炼炉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炼锌炉,伴之出土的一系列炼锌遗迹与冶炼遗物,与《天工开物》等文献资料的记载多有吻合,对于完整复原古代炼锌术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研究我国古代炼锌技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中国矿冶史、铸币史、赋税史乃至政治社会史带来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桐木岭遗址 桐木岭遗址功能分区图(北—南) 出土冶炼工具 出土器物 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的另外一个项目:沅江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和西洞庭盆地旧石器遗存也同时入围参加终评的25个项目。 沅江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和西洞庭盆地旧石器遗存项目负责人李意愿发言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开始于1990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办,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迄今为止已举办27届,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湖南省目前有12个项目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居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