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湘潭市博物馆馆藏九华黄泥组六朝至隋代家族墓受损出土文物修复项目的批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22 09:10

湘文物博〔2024121

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关于申请审批〈湘潭市博物馆九华黄泥组六朝至隋代家族墓受损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请示》(潭文旅广体报〔202435号),以及所附《湘潭市博物馆九华黄泥组六朝至隋代家族墓受损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方案》(20243月版,以下简称报审版《方案》)收悉。综合我局对湘潭市博物馆(以下简称该馆)馆藏该批出土文物修复项目计划审核审批的内容(湘文物博〔2022112号),以及咨询评估报审版《方案》的意见,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报审版《方案》。同意实施该馆馆藏23件受损出土文物(3件二级陶瓷文物、13件三级陶瓷文物、7件重要出土陶瓷文物)的修复。

二、对报审版《方案》的修改意见

(一)进一步全面加强拟修复文物的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补充拟修复文物作为考古标本修复情况的相关资料。补充完善部分拟修复文物的病害现状评估。“文物编号:7475青釉印花高足盘”的保存现状及病害图不一致,现状照片疑似已进行修复,应统筹处理瓷盘断裂粘接处已发黄的粘接材料以及补全的残缺材料。

(二)对拟修复文物的烧造温度以及物理性能进行分析检测,从以进一步判断其制作工艺以及拟采用保护修复材料的适用性。

(三)针对拟修复文物“烧造时胎釉结合不是很好,埋藏环境中的微粒顺开片渗入”的状态,对胎体及表面附着物进行可溶盐分析检测,如有即采取脱盐处理方法。

(四)据拟修复文物的现状照片和病害分析所示,拟修复文物最普遍的病害为“釉面脱落”。应对此病害的病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后得出分析结果,深度发掘岳州窑青瓷釉的制作工艺和其内在的历史科学价值。在做好局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评估统筹脱盐与釉面加固的加固材料与实施工艺,做好剥釉部位的加固保护工作。釉面脱落的部位应保留现状,不必进行仿釉处理。

(五)在操作步骤中应遵循“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的理念,最大程度维持拟修复文物的原真性。《表1文物基本信息表》中“文物编号:3004西晋酱釉狮面瓷镇墓兽”的受损情况和照片显示为“耳残、臀部断裂”,但在操作实施章节中,对其“断裂”病害的处理措施,不应仅涉及“犄角部位有小的磕缺”。

(六)细化做旧工艺。修复部位的做旧,要充分考虑岳州窑青瓷釉容易产生剥釉的特性,不应使用金刚砂碾磨。补缺部位的做旧,应在作色补绘环节一并完成。

(七)核减总预算。核减实验及检测费、劳务费。

三、相关要求

你局应督导该馆,按照上述具体意见对报审版《方案》修改补充完善深化,形成经你局核准后的拟实施版《方案》,拟实施版《方案》完整PDF版报我局;之后按照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和我局《湖南省文物保护项目管理与服务指南》的相关规定要求,实施好该修复项目全流程的所有事项,特别是应建立详细的修复档案,撰写修复报告,并于修复结束3个月内,将修复报告和评估验收材料报我局。

此复。


湖南省文物局

2024719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湘潭市博物馆馆藏九华黄泥组六朝至隋代家族墓受损出土文物修复项目的批复

3336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