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湘桂铁路发现抗日标语题刻
近日,冷水滩区文物普查工作组在湘桂铁路一座涵洞发现题刻的抗日标语。涵洞建在湘桂铁路旧线下,位于冷水滩区四坵田社区七溪坪村二组。标语分别刻在涵洞前后两端顶部,涵洞顶用整块青石板建成,字就刻在青石板上。其中一端中间横写大字“收复东北失地”,大字一侧竖刻“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一侧竖刻“王懋官题”;另一端洞顶中间大字是“完成西南交通”,两侧小字与另一端相同。
湘桂铁路始建于民国26年(1937),起于湖南衡阳止于广西柳州,分段施工完成,最先动工者为衡阳到桂林段。湖南境内线段由湖南负责建造,广西境内线段中的黄土井至桂林段由广西征工修建,此段线路先后征调全县、兴安、临桂等11县30余万民工于该年9月动工兴建。于次年(1938)9月路基建成,10月通车。湖南东安县与广西全州县交界,而零陵县又与东安县交界,铁路线由祁阳的杨村甸进入零陵的黄阳司,过冷水出东安的紫溪镇进入全州的黄土井。衡阳到东安段与全州到桂林段应同时通车,题刻时间是民国二十七年五月,这时全线还没通车但路基已成型。
标语以湘桂铁路建筑为载体,把湘桂铁路的修建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熔接在一起。铁路修建始于“七七事变”之后,可见湘桂铁路是作为中国全面抗日的战备路而修建,对后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此标语的发现,说明日本侵略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巨大愤慨和高度的爱国热情。它虽是一条字数不多的标语,却可能是永州交通建筑中现存仅见的抗日标语,对纪念和研究湘桂铁路修建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