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嘉禾县铸造厂旧址
位于郴州市嘉禾县珠泉镇的嘉禾县铸造厂是一处反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地方工业遗产,其建筑格局、生产设施与发展历程,浓缩了我国二十世纪中后期地方工业的建设与变迁。
图一 办公楼正立面
嘉禾县铸造厂始建于1953年,最初设于塘村镇,1966年迁至珠泉镇车头桥址。该厂1998年改制,1999年被被兄合铸造厂整体收购变为私有,现更名为“1958文创园”,打造文旅融合项目。目前,该厂较为完整地保留了1965年后兴建的厂区建筑群,主要包括办公楼、五连车间(含半成品库、车工车间、两间金工车间及嵌线车间)、机组装配间、电机室、电机车间、钢材仓库和宿舍楼等。建筑多采用红砖砌筑、悬山顶覆青瓦的典型工业风格,整体格局清晰。
工厂厂区主要呈南北布局。北侧入口处是一座双层办公楼,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内部原设有厂长室、会议室及各职能科室,展现了当时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办公楼南侧紧邻职工球场,并与生产区紧密相连。作为核心生产区域的五连车间,占地面积2309平方米,内部至今仍保留电动吊机等设备,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由此得以窥见。电机车间、机组装配间与钢材仓库等设施分布合理,共同构成一条完整高效的生产流水线。厂区东侧设有电机室,满足动力供应需求,而与之毗邻的L形宿舍楼,则满足了职工的生活需求。这种生产与生活高度融合的空间形态,正是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单位的鲜明特征。
图二 电机车间
该厂由小型炼铁厂起步,逐步发展成为生产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并实现出口创汇的重点企业。其成功转型得益于自主创新的铸造工艺与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在工艺与技术上,嘉禾县铸厂采用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一大批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在这里成长起来,他们的智慧与劳动为嘉禾铸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厂区内留存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记录及规章制度,为研究我国地方工业的发展与工艺技术的传承,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嘉禾县铸造厂的发展轨迹,折射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从地方小厂到重点企业,从内需生产到出口创汇,它承载了国家经济转型和地方工业进步的多重意义。工厂的存在不仅改变了县域产业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几代工人的生活方式与集体记忆。
图三 五连车间内部横梁处设备
2024年9月,嘉禾县铸造厂旧址入选第二批湖南省工业遗产名录,入选时名称为“嘉禾县铸厂原址”。另外,该旧址也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为工业遗产类文物保护点。作为承载几代工人记忆的历史空间,这一保存完好的厂区与丰富的遗存,不仅见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地方工业体系的演进,也为研究我国工业化进程、技术传播与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